一、裂缝处理技巧
1.裂缝分类与处理优先级
活动裂缝:采用弹性密封胶填充,预留伸缩空间。
静止裂缝:宽度<0.3mm表面涂刷环氧渗透封闭漆,渗透深度≥3mm。宽度0.3~1.5mm开V型槽,用改性环氧砂浆填充,分层压实。宽度>1.5mm压力灌注环氧树脂胶,注浆压力控制在0.2~0.4MPa,持压时间≥5分钟。
2.裂缝检测技巧
使用裂缝测宽仪定位裂缝,标记宽度与走向。
对隐蔽裂缝,采用超声波检测仪辅助判断深度。
二、碳纤维布加固技巧
1.基层处理要点
铲除松动混凝土至坚实层,用角磨机打磨表面至粗糙度Ra≥50μm。
清除浮尘后,涂刷底胶(环氧树脂:固化剂=3:1),用量控制在0.2~0.3kg/m²。
2.碳纤维布粘贴技巧
裁剪尺寸:根据筒体曲率裁剪,单片宽度≤1000mm,长度避开环向裂缝。
粘贴顺序:先环向后竖向,环向搭接长度≥100mm,竖向搭接≥200mm。
滚压工艺:用专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反复滚压,排除气泡,确保粘结率≥95%。
3.质量检测技巧
固化后用敲击法检测空鼓,单个空鼓面积≤100cm²且总数≤3处时,可注入胶液修补;否则需返工。
三、耐火内衬修复技巧
1.耐火材料选择
高温区(>600℃):选用莫来石质耐火浇注料(Al₂O₃含量≥75%)。
中温区(300~600℃):使用硅酸铝纤维模块(密度128kg/m³)。
低温区(<300℃):采用轻质隔热砖(导热系数≤0.2W/(m·K))。
2.施工工艺控制
浇注料施工:强制式搅拌机混合,加水量控制在5%~7%,搅拌时间≥3分钟。分层浇筑,用振动棒振捣密实。
纤维模块安装:模块间预留3mm膨胀缝,用高温胶泥填充。锚固件焊接间距≤300mm,焊接长度≥50mm。
四、防腐涂层施工技巧
1.表面处理标准
喷砂除锈至Sa2.5级(粗糙度40~70μm),或手工打磨至St3级(无可见油脂、污垢)。
表面含盐量≤50mg/m²(用氯化物检测仪测试)。
2.涂层施工要点
底漆:环氧富锌底漆(干膜厚度≥80μm),涂装间隔≤8小时。
中间漆:环氧云铁中间漆(干膜厚度≥100μm),与底漆配套使用。
面漆:氟碳面漆(干膜厚度≥60μm),施工环境湿度≤85%。
涂装间隔:每道涂层间隔时间需符合产品说明书,避免咬底现象。
3.质量检测技巧
干膜厚度检测:用磁性测厚仪抽检,每10m²测5点,平均值≥设计值,最小值≥设计值80%。
附着力测试:采用拉开法(≥5MPa)或划格法(0级)。
五、高空作业安全技巧
1.脚手架搭设优化
采用双排脚手架,立杆间距≤1.2m,横杆步距≤1.8m。
连墙件按“两步三跨"设置,与筒体可靠连接(如预埋拉结点)。
操作层满铺脚手板,端头封闭,设置1.2m高防护栏杆。
2.防坠落措施
作业人员系挂双钩安全带,安全绳固定在独立锚点(承载力≥22kN)。
使用速差自控器(坠落制动距离≤0.5m)或水平生命线系统。
3.应急处置技巧
配备防中毒装备:正压式空气呼吸器(气瓶压力≥25MPa)、气体检测仪(检测CO、SO₂浓度)。
设置应急逃生通道:在脚手架外侧安装垂直爬梯,每5m设置休息平台。
六、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1.碳纤维布空鼓
原因:基层不平整、胶液涂抹不均。
处理:割开空鼓部位,重新打磨基层,补涂胶液并粘贴碳纤维布。
2.耐火浇注料开裂
原因:养护不足、升温过快。
处理:立即停止加热,用湿麻袋覆盖保温,待温度降至常温后修补裂缝。
3.防腐涂层起泡
原因:基层含水率过高、涂层过厚。
处理:铲除起泡部分,待基层干燥后重新涂装,控制单道涂层厚度。
本文采摘于【小蝌蚪视频下载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页
小蝌蚪视频下载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
© 2025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11028529号-7